考研市场开始降温 辅导机构花招频出抢市场3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花招5:打高校的旗号
记者发现,早在2004年,教育部办公厅就发布了《关于严禁研究生招生单位举办考研辅导班的通知》,通知要求:任何研究生招生单位一律不准举办任何形式的针对统考、联考及自命题科目的考研辅导班,不准以任何名义,变相地泄题、漏题,不得组织或参与相关考研辅导书和辅导资料的编写工作。各研究生招生单位要做好本单位考研辅导情况的自查工作,要明令禁止举办各种形式的考研辅导班;要加强对命题教师的培训,特别是政策、业务、纪律等方面的专项培训;命题组织单位要与命题人员签订保密义务责任协议书,使命题人员明确保密义务和承担的责任,做到信守承诺,不参与任何形式的考研辅导,确保不发生泄露考题等恶性事件。
2008年,教育部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考研辅导活动管理的通知》,要求坚决清理、取缔在高校内部进行的考研辅导活动;高校内部任何部门和工作人员不得举办或参与举办考研辅导活动,不得向社会培训机构提供举办考研辅导活动的场所和设施,严禁社会培训机构进入校园以张贴简章、广告等各种方式进行考研辅导培训的招生宣传和组织活动,以维持高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同时,考试大纲编写人员、命题人员不得公开其参与命题、考试工作的身份或以考试及命题参与者的身份从事教学、学术及各种社会活动,不参加任何形式的有关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补习和辅导活动,不以任何形式透露试题的内容、命题工作情况和从事有关考试内容方面的任何咨询。
然而,不少考生还是认为参加高校自己办的辅导班更有把握获得考研胜利,因此虽然教育部三令五申,记者还是发现,目前仍然有不少机构在对外宣传的时候打着高校的旗号,也有的辅导机构将培训班设在了大学校内。对此,有的大学已经提醒请广大考生注意,小心上当受骗。
记者观点
理性选择 先听课后交钱
面临着纷繁杂乱的考研辅导市场,不少的考生都难免惴惴然。有人曾经对记者描述了某机构的一场招生宣传会,称那儿的气氛和以前那些传销组织的例会没什么区别,群情是如此的激昂,人心是如此的澎湃,不由得你不掏钱报班。不过,虽然考研培训机构的骗术多多,也并不是所有的机构都是一锅黑。考研辅导班的存在也仍然迎合了一些考生的需求。对于考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坚持理性选择。在面对他们的夸大其词或者言过其实的广告时,要能够泰然自若,首先去了解真相,然后去试听课程,不满意绝不交钱,这样就可避免很多经济损失了。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