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复旦等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解读2

2008年03月24日 来源:中国青年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高策理说,清华的“三助”岗位体系是在1990年即已全面试行的助教博士生制度(包括教学、科研、管理等)的基础上,完善了已有的岗位制度,加大了岗位设置力度,“三助”岗位津贴按实际上岗时间发放,按学期动态管理;助研岗位的津贴各院系还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幅度一般不超过50%。

    针对一些基础学科和人文学科导师经费并不充裕的情况,高策理表示,学校加大资金投入,设立“研究生机制改革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基础学科和人文学科的部分导师为研究生设立助研岗位,并为相应研究生提供生活补贴。专项基金包括减免学费和提供基本助研岗位津贴。研究生享受专项基金资助期间,若申请到“三助”岗位,则专项基金的资助自动中止;岗位工作结束后,还可恢复专项基金资助。

    除“三助”岗位津贴外,清华将继续为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研究生发放普通奖学金和北京市生活补贴;继续设立清华大学研究生奖学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研究生。

    清华此次明确提出助研岗位和津贴由导师设置并出资,这就意味着没有条件的导师很难出资招收研究生。高策理强调,指导研究生是导师的职责,导师的学术水平、精力和经费投入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保证导师在指导研究生方面有足够的投入,学校规定只有具备培养条件的导师才有资格招收研究生,同时控制博士生导师招收博士生的数量上限,每位导师的在读博士生数不能超过10人。

    高策理表示,由于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人事制度、科研经费管理以及研究生招生、经济资助、培养定位等一系列重要内容,改革意义重大,任务艰巨,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需要一个逐步到位的过程。为此,清华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在本学期(2007~2008学年度秋季学期)开展试点工作;待各项工作进一步细化后,将于下学期(2007~2008学年度春季学期)全面铺开。

    解读上海四高校研究生资助政策

    经教育部批准,今年,全国有14所高校实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其中上海有四所高校——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同济大学、华东师大实行改革。日前,4所高校相继公布了2008年的研究生招生简章和奖助学金政策。

    复旦大学:硕士生奖学金覆盖面不低于90%

    2008年,复旦大学拟招收硕士生约2600名(含推荐免试生)和博士研究生1085名左右(含提前攻博、硕博连读、直接攻博和公开招考人数),录取时将视生源状况和学校发展需要适当调整招生名额。

    复旦大学在招生简章中注明,为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的激励机制,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自2007年起试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在现有国家拨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学校各方面资金的投入,建立和实施全新的奖、助学金资助体系。不过,该校在招生简章中没有公布具体的实施方案。

    据了解,复旦大学博士生奖学金覆盖面100%,硕士生奖学金覆盖面不低于90%,所有研究生还可申请助学金。以硕士生为例,改革后,学业等各方面表现出众的前20%学生能得到800元/月的奖助金,中间50%的学生可得到500元/月的奖助金,排名靠后的30%学生虽然没有奖励,但他们可以通过申请助教、助管等岗位,通过在岗工作考评来挣得500元/月的助学金,满足基本生活需要。

上一页】[ 1 ][ 2 ][ 3 ][ 4 ][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