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用高科技 研究生考试作弊之风如此猖獗(图)

2008年01月28日 来源:山西晚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答案有了,如何将它们传送到考场呢?一连几天,李某深入太原某通讯器材一条街明察暗访,那些器材行老板看到她欲言又止的样子,无不会心一笑。他们直言不讳地告诉她,“这年头,靠短信作弊早就淘汰了,高科技、无线电才是新潮流。”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她以7000元的价格租下了一整套设备,既有发射装置——一架用来传输声音的无线电台,也有终端接收器——7块看上去非常普通的电子表。为何是7块而不是1块?李某解释说,需要“服务”的考生人手一表,共有7名。

    开考前一天,李某支付了4000元定金后,设备主人赵某当即承诺送货上门,“专人安装调试,全程质量跟踪”。

    1月18日考研前夜,李某率领一名医院同事、一名相熟的医疗器械经销商,在订好的宾馆房间预先等候,赵某与负责安装调试的“专家”随后赶来会合,架设电台、调试信号、忙得不亦乐乎。正当他们沉浸在紧张的战备状态时,民警破门而入,一场精心策划的作弊行动尚未落地,就胎死腹中。

    考场之外丑态百出作弊正酣

    相比李某一伙遭遇的“毁灭性打击”,绝大多数的作弊团伙开局顺利。

    1月19日,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第一天,执行检测任务的山西省无线电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无委会)工作人员提前一小时到达考场,他们随身携带的监测器上,很快出现异常信号。通过耳机,甚至能听得到男男女女的调笑声、设备调试声、清喉润嗓的低咳声。

    对很多读者而言,无委会是一个陌生的名称。作为省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无委会担负着“维护空中电波秩序、保障国家信息安全”的职责,曾在无数重要场合中发挥过“空中警察”的作用。但在山西考研领域奉命出马,“对考场周边的异常无线信号进行监测”,对他们来说,尚属首次。

    1月19日一大早,8名无委会工作人员全副武装,他们分成两组,开始对考场设置最密集的太原理工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和山西大学、山西财经大学进行无线电监测,作弊者们经过考前嘈杂的热身阶段,8:30开考后,终于安静下来。但是,仅仅半小时后,考场周边犹如“睡狮猛醒”,来自四面八方的异常信号频频闪现,进入一级战备的监测人员举着天线,背着探测设备,按图索骥,步步紧随,信号方位被一一确定。接下来,一幕幕作弊丑剧,令这些见多识广的无线电监测人员应接不暇,心情沉重。

    某大学对面的一座12层科技大厦被确定为搜寻第一站,工作人员首先来到最高层,探测信号直指1206房间。敲门而入,床上地上,全是人,他们有的举着对讲机匀速“朗读”答案,有的手忙脚乱调试电台天线,还有的对着电脑屏幕,专心致志抄写标准答案。面对从天而降的工作人员,作弊正酣的一班人大惊失色,个个抱头蹲在地上,生怕露出“庐山真容”。摸一摸他们刚刚用过的电脑,热得烫手。

    再到十一楼,该层5个房间全部门窗紧闭,倚门而听,里面窃窃私语声、急速走动声清晰可闻,再三敲门,却久敲不开。无委会工作人员召唤随行公安民警的当儿,房间依次打开,手提大包小包的男男女女神色紧张、鱼贯而出,他们先是刻意放满脚步,以示坦然,走出楼门,再也撑不下去了,一个个拔腿狂奔,身后卷起片片雪花。

    再往下查,十楼、九楼、八楼,早已人去楼空。工作人员灵机一动,来到宾馆前台,专查从1月18日入住,登记到20日或21日的人员,结果令人大吃一惊,他们几乎占据了从7楼到12楼的全部房间。

    1月19日下午,工作人员辗转下一个考场,随着检测器的指引,工作人员再次看到熟悉的场景,路边的轿车里、公共厕所内、树丛间,处处是对讲机,无线电台,布满标准答案的电脑屏幕…耳机里不时传出作弊者口述答案的声音,“注意!注意!第三题,各念一遍,ABCD…”,更有甚者,一边向电波那端的考生“输送”答案,一边得意忘形地调侃,“就算是文盲,也保你考上。”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