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劲草08考研政治最后6题之第二式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答:(5)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采取了一系列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第一,推进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第二,发展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改善能源结构。第三,开展植树造林,加强生态保护。第四,实行计划生育,减缓人口增长。第五,加强法制建设,开展全民教育。
宣传“中国气候威胁论”、“中国环境威胁论”是完全错误的。这是因为:第一,中国的历史累计排放量少;第二,中国人均排放水平低;第三,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的弹性系数小。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为保护全球的气候系统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是重要的积极力量。
答:(6)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像一把双刃剑,既为造福于人类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也带来了危及地球生命和人类社会的“全球问题”。
“全球问题”的出现,从一定意义上说,是由于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自然而又失去控制所引发的。“全球问题”深刻地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矛盾、科学与价值的矛盾。“全球问题”不仅是一个自然问题、科学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个涉及社会制度、社会管理组织、各种社会认识和整体实践的复杂问题。“全球问题”从根本上说,还是我们人自身的问题,是人的活动方式和社会建制问题。为此,应变革和完善社会制度或社会体制,创造合理利用科学技术的社会环境,树立整体观念和全球意识,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对话。伴随着“全球问题”特别是人类生态环境的恶化,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保护资源和改善环境,使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答:(7)可持续发展思想,具有重要的哲学方法论意义,它表明并进一步证实。首先,社会发展是一个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自然史和人类史彼此相互制约,一旦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遭到破坏,社会的发展就会出现灾难性后果;其次,社会发展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人类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应把人类利益作为发展的最终目的,但同时应尊重自然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把人类的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把人类的内在尺度和客观世界的外在尺度统一起来。
答:(8)从客观的角度讲,发达国家上百年发展过程中的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和国际化,在我国是集中在近二三十年中进行,发达国家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出现,使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从主观上讲,主要是因为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环保欠账过多,环境治理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能源资源消耗比较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环境保护执法不严、监管不力、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还比较普遍。环境保护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答:(9)做好新形势下的环保工作:要加快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二是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努力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三是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自觉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水平。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着力做好四个方面工作。第一,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切实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重点是加强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防治。第二,加强自然生态保护,努力扭转生态恶化趋势。一方面,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另一方面,坚持不懈地开展生态工程建设。第三,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从源头上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一个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体系。第四,加快发展环境科技和环保产业,提高环境保护的能力。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