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考研政治毛泽东思想概论冲刺班讲义第五章3

2008年01月09日 来源:新浪考试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第四节 执政条件下的党的建设

  一、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提出“两个务必”(一般考单选题或多选题)。

  早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就开始思考共产党执政后能否和怎样保持自身先进性的问题。1945年7月,访问延安的民主人士黄炎培提出了共产党能否跳出中国历史上历代封建王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律的问题,毛泽东回答说,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要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的问题,要求全党在革命胜利后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和攻击。

  二、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应该接受来自党内和党外的监督(一般考单选题或多选题)。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第一次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他指出,究竟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这一点上,我们和苏联不同。1957年2月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进一步阐释了这个方针毛泽东指出,互相监督不是单方面的,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监督共产党的主要是劳动人民和党员群众,但是有了民主党派,对我们更为有益。可以说,长期共存就是为了互相监督,以适应新社会的需要。邓小平在中共八大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在中国来说,谁有资格犯大错误?就是中国共产党;犯了错误,影响也最大;因此,应该特别警惕。党要领导得好,就要不断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就要接受监督。他说,所谓监督,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党的监督;二是群众的监督;三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监督。他坚信,只要不脱离群众和接受监督,虚心学习和不断地工作,中国共产党就一定能同过去领导革命取得胜利一样,顺利地领导国家建设。

  三、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就已经明确地把思想政治工作比作“生命线”了。1934年2月召开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全国政治工作会议上,当时的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在开幕词中说:“大家都明了,政治工作是我们红军的生命线”。1955年,正当我国社会主义改造进入高潮时,毛泽东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这本书的按语中,提出了“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著名论断,并且强调:“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向农民群众不断地灌输社会主义思想”。

  第五节 社会主义若干重大理论问题探索的意义

  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一定要与第一节的“两个发展趋向”知识点和“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伟大历史任务,是开始于毛泽东,成功于邓小平”的问题结合来复习)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共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建立的历史基础上,直面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努力尝试着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伟大结合,对社会主义若干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系列积极的思想成果。

  对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如何认识,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思想内容:一是如何评价1956年至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历史地位;二是如何评价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逐步形成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以及邓小平理论的关系问题。

  (一)关于1956年至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历史地位的评价

  1、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这是这个期间党的工作的主导方面。

  2、2003年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也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党带领人民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并取得了重要的理论成果。我们不仅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而且积累了在中国这样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二)关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逐步形成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以及邓小平理论的关系问题。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逐步形成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以及邓小平理论的思想先导。

上一页】[ 1 ][ 2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