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考研政治理论—主观题3

2008年01月02日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38.本题为选做题,请在Ⅰ、Ⅱ两道试题中选取其中一道作答,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Ⅰ道试题的成绩记入总分。

  选做题Ⅰ:

  下面是关于国际核问题的材料:

  材料1

  美印关系进入所谓“历史新阶段”……概言之,核协议的签署已经促成美国在防核扩散问题上的“器质性”变化,即承认核扩散是不可避免的,是可以进行治理和控制的;核扩散也分为“好的”扩散和“坏的”扩散,“好的”扩散可以接受,“坏的”扩散必须制止;防扩散也非唯一目标,防扩散可以让位于地缘政治考虑,成为选择性目标。

摘自《人民日报》,2006年3月16日

  材料2

  美国发展核武,不仅是保持战略优势,而且注重实际应用。美国正在研发的新概念核武器,如低当量“钻地核弹”等新一代核武,就是以实战为目的的。美国核武器试验场还一再提高待命级别,以便总统一旦决定恢复核武试验后,可以尽快进入状态。

  美国加强核武器现代化的种种做法,显然是与核载军和防扩散的目标相违背的。美国追求核霸权,力图剥夺其他核力量国家的核威慑有效性,只能损害彼此间的信任关系,最终也不会给美国带来更多的安全。

  摘自《虚妄的“绝对核霸权”》,《人民日报》,2006年3月29日

  材料3

  7年前,美国拒绝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5年前,美国大力推进导弹防御系统研发部署;4年前,美国放弃《反导条约》;3年前,美国贬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保障监督,执意发动伊拉克战争;1年前,美国拒绝做出最终裁减销毁核武器的承诺。在核扩散与恐怖主义相结合的危险加大的今天,国际核不扩散体系本身正在陷入尴尬境地。

摘自《人民日报》,2006年3月16日

  材料4

  艾哈迈迪—内贾德说,某些国家实行双重标准,在拒绝伊朗核权利的同时却把核技术滥用于非和平的目的,而包括联合国安理会在内的国际组织对此却束手无策。他指责某些国家把安理会作为“威胁和恐吓的工具”,破坏安理会的权威和维护国际安全的能力。

摘自《人民日报》2006年9月21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1中“美国在防核扩散问题上‘器质性’变化”指的是什么。

  (2)结合材料2、3、4分析美国在防核扩散问题上的政策及其本质。

   选做题Ⅱ:

  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按照第四轮六方会谈各方达成的共识,第五轮六方会谈将于11月上旬举行。至于具体的日期,中国已向会谈各方提出关于下轮会谈具体日期的建议,现正等待有关各方的最后确认。而在新一轮六方会谈召开之前,朝鲜和日本将于11月3日至5日在北京举行双边会谈。此前,为了第五轮六方会谈的顺利召开,中国外交部朝鲜半岛事务大使李滨自10月18至30日对朝鲜、美国、韩国进行了长达13天的访问,其间同有关各方就第五轮六方会谈的准备工作进行协商。对此,孔泉表示“访问取得了一些成果”。

摘自《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11月2日

  材料2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珍贵品质,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东西。比如,强调仁爱、强调群体、强调和而不同、强调天下为公,特别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所有这些,世代相传,对家庭、对国家和社会都起到了巨大的维系和调节作用。

摘自 温家宝演讲《把目光投向中国》

  材料3

  中国于2004年开始表示对西方现代化军队和中国军队的技术差感到关注。2004年的国防白皮书认为,“由军事革命而引发的技术差距将对中国的安全产生重大影响。”我们认为,中国九十年代和未来可预见期间对不对称、非线型、技术“跃进”的强调将有助于中国赶上或减少这种技术差距。中国正越来越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利用其日益增长的政治和经济实力来增加其地区和全球影响力。中国做出向海地部署维和人员的决定和其更多地参与拉丁美洲事务就说明了这一趋势。在亚太地区,中国的部分外交活动是在一些地区机构里开展的,而这些地区机构将排斥美国的加入。

美国国防部《2005中国军力报告》2005年7月19日

  请回答:

  (1)材料1表明了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会么趋势?如何理中国在这一发展趋势中的作用。

  (2)“和而不同”的思想包含着哪些辩证法道理。

  (3)材料3所体现的是什么观点?其实质是什么?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