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纲解析精选习题之马哲第六章4

2007年12月25日 来源:新浪考试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一、单项选择题

  1.A 【解析】 考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关系原理,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社会形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A 【解析】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推动还是阻碍社会的发展决定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3.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类的社会活动与自然界的协调关系。人类的活动要与自然界协调发展。一方面,人类为了生存,必须不断在地球上拓展空间,不断从事各种社会活动,但另一方面,人类又必须注意保护生态环境,注意维持生态平衡。即要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之路。否则,一旦自然界“发怒”,人类便会遭到报复。本题即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4.A 【解析】 联系改革的实际考察社会基本矛盾的问题,承包责任制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

  5.D 【解析】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任务所起的作用取决于个人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虽然个人可能加速或延缓历史的发展,但不会改变或决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6.C 【解析】 本题考察的是对基本知识点:阶级斗争理论的提出的掌握。

  7.A 【解析】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群众追随英雄创造历史,认为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犯了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

  8.A 【解析】 本题通过对句意的理解考察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

  9.D 【解析】 本题考察对人民群众概念的理解。人民群众的范围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扩大,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在内的劳动群众。

  10.A 【解析】割裂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会犯两种错误:如果夸大人的自觉活动,否认社会规律的必然性就是唯意志论错误;相反如果夸大社会规律的必然性,否认人的自觉活动就是宿命论错误。题中的四个选项A符合题意,为正确选项。B项是唯意志论观点。C项是二元史观观点。D项是一个不完整的错误观点。

  11.C 【解析】 主体不能决定历史的发展方向,但可以在允许的范围内做出选择,从而影响历史的进程,否认这一观点属于机械决定论。

  12.D 【解析】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都承认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但唯心史观过于夸大了这种作用。

  二、多项选择题

  1.BD 【解析】 考察对基本知识点经济基础的理解和掌握。

  2.AD 【解析】 社会革命属于激烈的社会变革,改革不属于这一范畴,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相适应的方面,不是改变现有的根本政治、经济制度。

  3.AB 【解析】 本体考察上层建筑这一范畴,C属于生产力范畴,D属于生产关系范畴,因此都不正确。

  4.CD 【解析】 在某一社会历史时期,英雄的出现是必然的,但谁会成为英雄有其偶然性,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英雄的出现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因此有其历史局限性。

  5.BCD 【解析】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是先进的社会制度,不能改变。A项错误。BCD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作用的社会历史条件,是正确的。

  6.ABC 【解析】 ABC都是社会规律的特点,分别是从社会规律的形成机制、社会规律起作用的方式、社会规律的表现形式等方面分析社会规律所表现出来的特点。D明显错误。

  7.AC 【解析】 本题考察的是偶然性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必然性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承认这一作用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的观点。

  8.CD 【解析】 结合社会现象“腐败”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考察,AB明显错误。

  9.ABC 【解析】 ABC三项都是对生产力标准内涵的理解;D项错误,其标准是实践。

  10.ABCD 【解析】 以上各项都是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表现。正因为其作

  用重大,所以,马克思说:“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11.BCD 【解析】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并不代表人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A错误。

  12.CD 【解析】 考察对基本知识点马克思阶级斗争的观点的掌握。

  13.CD 【解析】 用历史分析的方法和阶级分析的方法是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方法。

  14.ABCD 【解析】 考察对基本知识点社会基本矛盾的掌握。

  15.ABCD 【解析】 很明显,以上都是改革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上一页】[ 1 ][ 2 ][ 3 ][ 4 ][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