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纲解析精选习题之马哲第四章4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一、单项选择题
1.C 【解析】 不可知论否认世界的可知性,休谟是近代欧洲不可知论的代表,他认为,人知道的只是自己的感觉,感觉之外是否存在客观世界是不能回答的。“跟着感觉走”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2.D 【解析】 本题考察对真理概念的理解,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3.B 【解析】 本题考察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感性认识中包含着理性认识的因素,人在获得感性认识时,总是在思维着,并以原有的理论知识为背景,是在理性指导下进行的。不同的人由于理性认识不同,感受就大不一样。
4.A 【解析】 本题考察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将题干与被选项连在一起理解,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
5.B 【解析】 本题考察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一知识点。在反映过程中,主体自身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影响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和重构,从而造成不同的认识结果,但依然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6.A 【解析】本题考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认识的本质和作用。本题重点是分析题干中的两个互相作用的关系:其一,“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们的音乐感,”说的是客体是人类认识的源泉,人的感觉、人的认识都只是由于它的对象的存在而存在,表明的是音乐(客体)对于人(主体)的作用;其二,“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就是说,美的对象不是对任何人都能引起美感的,这取决于人们的认识能力和审美能力,突出表明了主体对客体的作用。综合这两个相互作用的关系,就是本题的答案:人的认识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7.D 【解析】 本题考察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原理。将题干与被选项连在一起理解,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D,其他各项干扰性不强。
8.A 【解析】 本题考察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唯理论认为,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理性认识才是可靠的,它不来源于感性认识;经验论则认为感性认识是唯一可靠的,能把两者区分开来,就能选出正确答案。
9.B 【解析】 本题考察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原理。此题不难选出正确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要选择的是“不包含的哲理”,看清题目要求再作选择。
10.C 【解析】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理是客观的,并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认为真理是人的思想形式,就从根本上否定了真理的客观性。
11.D 【解析】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同时实践总是具体的、历史的,没有特定历史阶段的实践往往不能充分证实或驳倒一切认识,从这一点上,它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12.C 【解析】 本题考察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教育的思想和理念正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发展,AB未体现,D项与题目相对,C项正确。
13.B【解析】 本题考察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原理。实践的发展为实施提供新的课题、积累丰富的经验材料、并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和物质手段,强化主体的认识能力。
14.C 【解析】 本题考察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辩证关系。获得知识可以通过直接经验,即通过亲身实践来获得,也可以通过间接经验,即通过学习前人的知识和经验总结来获得。D错误,B过于绝对,A不符合题目要求,所以正确答案只能是C。
15.D 【解析】本题考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群众是认识的主体。“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是在两会期间,总理温家宝谈到加强政府自身建设问题时,为阐述《政府工作报告》中“只有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懈怠”的治政思想所引用的一句名言。这句话揭示了只有亲身体会才会有一定的认识,强调了认识是从实践中得来的,主要是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来。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解析】 本题考察对实践基本概念的理解。
2.ABCD 【解析】 以上各项都是价值的特性即主体性与客体性的含义及其关系的正确表述。
3.ACD 【解析】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事物的质是认识的起点和基础,认识由质到量是认识的全面性的要求,也是认识的深化;认识量才能精确的认识事物,为实践活动提供准确具体的指导。
4.BD 【解析】 实用主义者主张“有用就是真理”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观,他的错误在于把真理的作用与真理为之真理的根据混为一谈;否认了真理的客观内容和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题目中的观点正是这种主张的表现。
5.ABC 【解析】 感性认识和经验丰富与否影响对事物理解的深度,D项过于绝对,不正确。
6.BC 【解析】 一个科学的合理的价值评价,必须符合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对客体状况的正确认识,二是对主体需要的正确认识。只有那些既有利于社会发展,又对个人或群体有意义的需要,才是真正符合主体利益的具有客观必然性的需要。
7.BD 【解析】 本题考察对于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知识点的掌握,A错误,C过于绝对。
8.ABC 【解析】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认识与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9.BC 【解析】 本题将题干与被选项连在一起理解,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 AD两项题目中并未体现。
10.CD 【解析】 自在世界即尚未被人化的自然界,人类世界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实践提供的先进的认识工具和物质手段,不断强化着主体的认识和改造能力,A错误,B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11.ABD 【解析】 本题考察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2.ABCD 【解析】 属于识记性的基础知识,容易选择。
13.ACD 【解析】 本题考察对基本概念的应用。
14.CD 【解析】 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两大主题,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所谓真理原则是指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追求和服从真理。所谓价值原则是指人类必须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创造和实现价值。
15.CD 【解析】 本题考察逻辑证明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之间的关系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