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找工作难不难 招聘会上“就业三疑”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专家:研究生就业率确有下滑趋势
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汤幼龙:研究生就业率近年来虽有下滑趋势但不明显,比如06年研究生就业率仍高达98%左右。说研究生找不到工作不客观,只是相对难了点。为什么会有下滑趋势,从其原因看,一是有部分学生不急于就业,而选择出国、读博等;二是研究生培养规模在扩大,特别有几年增长幅度比较大;三是部分学科与社会需求脱节。院校培养有一个周期,来不及根据市场需要迅速做出反应,调整专业涉及到师资、学科建设,理工科还涉及到实验设备的配备等。说研究生工作难找要分两面看,与专业密切相关,走俏的专业仍是工科应用型,文科研究生就业压力还是大,本次招聘会只有三分之一的岗位是文科的,并主要局限在高校、新闻出版等类型的单位。而且很多文科专业可替代性强,如新闻,相近的专业都可以做,这样的专业性不强的专业,就业压力则更大。另外,用人单位更加务实,非应用型专业和缺乏实际经验的毕业研究生求职难度更大。
南瑞集团人力资源部纪飞:对于本科生和研究生我们招聘时考察的方向是不同的,本科生可能我们更着重学习成绩及综合能力,而研究生我们主要看研发能力,在读研期间做过什么项目,实际操作过什么。一个实用型人才进来之后马上就能派得上用场,哪个单位不感兴趣呢?但可惜的是,这样的研究生太少了。今天我们谈过的研究生中,至多只有1/3符合要求。很多研究生,尤其是两年制的,根本都没有时间去做项目,第一年读基础学科,第二年10月份就忙着找工作,好不容易安定下来,又要忙毕业论文了。但在找工作时,有研发能力的研究生竞争力显得特别强。
疑问二 研究生“价码”开到多少
与四五年前“硕士8000元,博士1万元”的普遍薪水期望相比,在严峻的市场竞争中,研究生们对薪水的期望值已经逐步趋于理性。在昨天的招聘会现场,记者对20位应聘者进行随机调查,发现80%的硕士研究生表示期望工作第一年的月薪能在2500-3000元左右,也有一些学生表示,没有要求但是希望不比本科生差就行了。“现在研究生太多了,刚开始工作不能期望太高。”
一位应聘五星电器销售的硕士研究生小周说,销售起先收入不会太高,入门后会比较可观,这完全是看个人的能力,同学历无关。但在一些应用型学科,研究生的期望薪水则相对较高,一般开价在6000元左右。研究生的薪酬究竟比本科生高多少,昨天在防灾科技学院的招聘台前,就给本科生和硕士生明码标价:本科生2500元,硕士生3000元。对这样微弱的差距,现场不少应聘者却表示能够理解。而在其他优惠条件方面,和博士以上学历的人才相比,硕士生还是显得“寒酸”得多。比如,该校就把招聘人才分成“三六九等”,教授职称的博士就有20万元的住房补贴,还有8万-10万元的科研启动金,但是硕士研究生却是什么都没有。相对来说,一些企业在薪酬方面比较含蓄,但不少公司表示,招来的硕士生年薪“也就3万元左右吧”。
疑问三 读研这3年值不值
研究生应聘竟亮本科专业牌
“你是外国文学专业的研究生,我们要招的是英语或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对不起。”还没等到招聘主管说完,这名女生急忙解释说,她本科念的就是英语专业,专业八级也考过了。而面对记者,这名女生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她读研后还是第一次参加招聘会,没想到自己本科的专业发挥了最大的优势。“怎么有点感觉我这三年是白读了?”
南京大学文学院的张同学说,她当时本科毕业时,身边有很多同学都选择了保研或者是考研,目前都面临着就业。就拿她自己来说,在应聘外企的过程中,她想应聘行政文秘,但是对方要不是以“不会写文书”,要不就是说单位“不要研究型人才”,总能说出种种理由将她拒绝,而想留在高校又竞争不过博士生,属于“高不成低不就”。
自费读研连喊成本太高
在一家国有企业的摊位前,记者采访了一位中文专业硕士女研究生。她告诉记者,大三时,因为担心本科毕业工作不好找,她选择了读研,当其他同学都热火朝天实习时,她一门心思准备考研花了两年时间,可考研时因为分数不够只能读自费,这一下又花了3万多元,读研又花了三年,可现在读出来得到的结果竟然是“薪酬与本科生接近”,这就像一场“高投入”的风险投资,她失去的是时间和金钱,得到的却是低回报。
在现场,记者也听到这样一些声音,并不是所有的专业都不值得读研,一位应聘者说,对于一些行业,如生物等,不读研本科学历根本没法找工作。就拿土木工程专业来说,想进设计院最低学历得是研究生,如果你只是本科生,那只能等着“下工地”吧。
专家:不能把读研当成工作“敲门砖”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处副处长王奇峰:读研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提升能力,为了自己兴趣,还是仅仅为了“曲线就业”,求得一块找工作的敲门砖?这个问题可能在决定考研前就要想清楚。很多人想打开工作之门,但手里没有敲门砖,所以用读研的成本来换得,但现在面临的实际状况是,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不再唯学历,而是看重实际能力。薪酬与本科生也没有拉开差距。你说读研值不值?读研,应因专业而异,因个人而异。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