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时政中外关系重要事件:中欧关系3

2007年11月21日 来源:考研教育网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五、中欧论坛

  第二届中欧论坛2007年l0月4~7日在欧洲举行,主要讨论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国际舞台上共同迎接挑战,减少双边摩擦,承担各自的义务,更务实地展开合作。共有1 000多名中欧政府官员、学术机构代表、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媒体记者参加。本次论坛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l0月4~5日的分组讨论。46个小组遍布欧洲9个国家的23个城市。讨论议题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到青年、教育、能源治理、生态环境、社会模式等,几乎涵盖中欧社会的所有方面。第二阶段是l0月6~7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的全体会议。近250名中国代表和700多名欧洲代表结束了分组讨论后,汇聚在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对论坛所讨论的话题进行阶段性总结,并对中欧社会对话中一些重要议题进一步讨论。

  在中欧关系中扮演关键角色的一些重量级人物参与并联合主持了会议,其中包括前欧盟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关呈远、欧洲议会对华关系代表团主席迪克·斯特、欧洲理事会对外经济关系和政治军事司长罗伯特·库珀、中国驻比利时大使章启月、法国前总理米歇尔-罗卡尔等。

  关呈远在大会致辞中指出,中欧相互作为对方的第一大和第二大贸易伙伴,2006年贸易额已达到2 723亿美元,2007年预计将超过3 000亿美元,彼此对对方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双方为了在各个方面进行更紧密合作,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他表示,中欧领导人会晤到2007年已经经历了l0年,中欧之间业已建立了非常畅达的交流渠道。除了一年一度的中欧领导人会晤外,中欧一共建立了l3套对话机制,比如战略对话机制、人权对话机制等。这些机制每年或每半年一次,在中国和欧洲间交替举行,内容涵盖中欧关系的各个方面。他指出,近几年中欧的社会间接触正不断发展,并且日趋活跃。这些接触包括智库、大学以及非政府组织等。

  法国前总理米歇尔·罗卡尔指出,中国与欧洲都有悠久和辉煌的历史,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曾为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从l5世纪开始,中国进入了长达5个世纪闭关锁国的“沉睡期”。当代中国的重新崛起,令一些欧洲人产生了畏惧和疑虑,中欧间的一些矛盾和摩擦因此产生。他认为,正是这些民族和人民间的猜忌,限制了双方的和平发展和更紧密合作。因此,社会间的对话和沟通显得异常重要。

  针对一些欧洲人和欧洲媒体对中国社会发展以及民主、人权等问题上的偏颇甚至扭曲的观点,章启月指出,中国和欧洲相互对对方的重要性,不难从大量的事例和数据中看出来。为共同应对新的挑战,双方应本着团结、尊重和自省的态度来看待问题,而不该把过错归咎于对方,这样做于事无补。诚然,在民主和人权问题上,中国还有较大的完善空间,但不能因此就否定当代中国民主制度和人权状况。双方在一些问题上的理解不同,要学会加强沟通、相互尊重,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

  中欧论坛于2005年开始,迄今已经举办了两届。这仅仅只是一个开端“,正如大会的一位筹办者所表示,中欧社会间的对话和沟通,就像一个正在进行、通向心中目标的”旅程“,我们无法预见在这一旅程中会遇到的问题,重要的是这一旅程已经开始,并朝着正确的方向行进。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