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三章疑难点答疑

2007年10月26日 来源:新浪教育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例二:

  关于真象、假象和错觉的关系中说法正确的有( )

  A.现象可分为两种:即真象和假象。

  B.无论真象还是假象都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C.假象是客观的、第一性的,错觉是主观性的、第二性的。

  D.现象是个别的、特殊的,本质则是一般的、普遍的。

  答案:A、C、D。

  解析:A对,见总结。B错误,无论真象还是假象都是客观存在的、第一性的,都不是认识。认识是主观的、第二性的。C项对,理由同上。D也正确,现象是事物外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因而是个别的、特殊的,而本质则是事物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是存在于各种现象之中的共同的、普遍地内容,因而是共性、普遍性。

  知识点总结:

  有关现象本质的知识点总结。1、现象的两种基本形式:正象和假象。2、真象和假象表现事物的本质的特点:真象是事物本质的正面的、真实的表现,而假象则是事物本质的反面的、歪曲的表现。3、人们认识事物本质的道理:获得现象材料、加工抽象现象材料达到对本质的认识并不断深化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例三:分析题

  一些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凡物必有合……有合各有阴阳”。“天下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万物莫不有对”。“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简析上述论点中包含的辩证法思想,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这方面的基本原理及其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

  答案:上述观点指出了世界上一切事物无不相互联系、包含矛盾,矛盾双方既有对立又有统一,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但是这些辩证法思想是朴素的,并带有一定的宗教的、神秘的色彩。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揭示客观事物自身的固有规律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辩证法,特别是毛泽东系统的发展了唯物辩证法的对立学说,科学地阐述了关于矛盾普遍性以及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关系的原理。矛盾是普遍的、绝对的,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又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矛盾双方既相排斥,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并在一定条件下向对立面转化。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对立统一,不可分割,二者的辩证结合构成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