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读研有理由 考生三大类型你是哪一种

2007年10月23日 来源:新闻晨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弃研族:为就业放弃保研

  张华(化名)是本市一所教育部重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四学生。作为班里排名第二的她,在今年秋季开学后,就接到学院的通知,自己有资格保研,但在经过了一番“思想斗争”后,张华选择了放弃。她解释,自己是学商的,很希望能够到企业里锻炼,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工商管理的硕士都要求有3到5年的工作经验,如果保研,必定要放弃原来的专业,觉得不值得。她的打算是在企业工作几年后,再尝试选择读研,考MBA,一步步完成自己的职业理想。而且,她表示,最关键是她对自己找工作有信心。

  华东师大的林欣(化名)读的是新闻专业,最近也作出放弃保研的选择,她说,尽管自己考进大学后,就一门心思希望能读研,但经过在新闻单位几年的实习,她现在则选择了放弃。在她看来,目前许多新闻单位对研究生和本科生都是一视同仁,谁有能力谁上,读了三年的硕士,出来还和本科生干同样的活,太浪费了。

  同济大学新闻专业毕业生小罗也同样放弃了考研究生,她表示,现在的研究生课程,有的都变成“大五”、“大六”了,有的甚至和社会很脱节,学起来也没意思。

  “许多过来人读完研之后发现就业压力依旧很大,一张研究生文凭并没有给工作增添重量级的砝码,却发现本科毕业就工作的同学已经‘混’得很不错,为此许多学生会认为读研并不是好选择。”一位在高校长年从事研究生招生的老师坦言,他说,就业市场的压力,是学生选择放弃直研的一个主要原因,也使研究生的光环越来越黯淡。

  一名研究生说,现在研究生越来越多,找不到高薪工作好像对不住三年寒窗。而事实上,国内的高薪岗位并没有那么多,绝大部分硕士、博士还是供职于高校和实际工作岗位,因此,对于年龄偏大的或者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毕业生,考研并不是上策。当然,对于一些有抱负、有理想的学生而言,考研还是不能放弃的。在采访中,一名负责就业指导的教师告诉记者,根据以往的经验,每年年底的两个月,一般是企业招聘人才的“蜜月期”。在这段时期,企业人才需求度一般可占到全年的70%,而春节过后到10月份,人才需求只能占到30%。与此相反的是,学生的就业意向在“蜜月期”只能占到30%,因为有一大部分毕业生在准备考研。当一部分毕业生考研无望后,才转向选择就业岗位,如此一来,便形成了“70%的人竞争30%岗位”的局面。

  在高校从事学生就业工作多年的张女士表示,无论是考研、放弃保研还是选择工作,都是大学生自己作出的人生选择。对于大学生来说,不论怎样选择,最为关键的是,要了解自己,自己确定一条最适合的路来走。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