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士后”一族:毕业不找工作 专职考研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最近,大学毕业后还在忙读书、应付考试的同学越来越多了,而且很有些讽刺意味的是,不少同学大学里整天懒散逃课,反而毕业没人约束后,对待考试却分外刻苦用功起来。”在校外租房应考的山东师范大学法学专业的付慧发现,附近居民区内租住着很多像自己这样“为考试消得人憔悴”,却又在靠父母资助、坐吃山空的一帮难友,但无一例外都早起晚睡,除了背书就是做题。
“学士后”们对未来充满期望的同时,也变得敏感甚至自卑
“精力和‘经’力都不充沛,还面临着父母家人的期望和心理压力,有时候,我们都觉得被压得透不过气来。”赵宏伟一语道出表面轻松的“学士后生活”背后隐藏的辛酸。前不久,赵宏伟与几个一同奋战的“学士后”粗略算了算,发现每人一年的考研成本至少一万多元,几个大男子汉一下子陷入了沉默,“要是再考不上,真对不起父母这些血汗钱。”
本科就读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的赵宏伟,为考中国传媒大学的研究生已租房奋战了一年,结果功亏一篑,在复试中被刷,他下狠心要再试一次。但如今,他发觉各方面的压力都很大,尤其是经济压力。
“本想着第二年考研可以省点书费,没想到考试大纲一下来,书目变了5本,又要买。”赵宏伟给笔者算了笔账,一本《文史要览》68元,《传播学史》42元,几本书买下来就花了近300元,还有上新东方学校的考研英语班,28个课时400元,再加上每月500元的房租。赵宏伟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本还想再从学长那买点内部复印资料,一问,一份200多元,买了就没钱吃饭了,只好算了。
深深体会了“学士后”艰辛的赵宏伟说,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成为“学士后一族”,这需要不错的经济条件和相对宽松的备考环境。
“3年时间,简直就是破釜沉舟。”曾经是江西某市文科状元的郑露露说起当年的考研经历还是心有余悸,高考一帆风顺的她在考研上屡屡受挫,第三年才成功,“第一年总分过了,专业课差2分,第二年专业课全过了,总分差2分,命运简直捉弄人。3年之内,心理不断受到打磨,磨得都不像自己了。经济、家庭、感情三重因素,压得人窒息。”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