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理论命题七大规律揭密4

2007年09月17日 来源:南海网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典型的真题如2007年第37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38题(Ⅱ)不同文明在求同存异中发展,以及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意义;2006年第37题,综合考查了社会保障体系、科学发展观及以人为本等内容;2005年第34题环境问题、第35题就业问题与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议、第37题的两道选作题;2004年共有7道主观题,其中第32题、第36题、第37题(第二题)3道题目都是跨章节、跨学科的综合性试题,其中以第37题第二题最具代表性,它考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六章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三章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六章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和第八章中国的和平崛起等知识点。所以考生在复习时,不要机械地、死板地、孤立地以复习好各个知识点为终极目的,而应该把各学科、各章节、各知识点联系起来系统复习。

  七.认真领会大纲修订说明,新增和调整的考点往往是考试命题的重点

  可以说,每年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考试大纲》就是政治考研的纲领性文献,规定者考生每年应该掌握的基本内容,以及根据形势的变化需要考生严加关注、熟练掌握的新的知识点,而这些新增和调整的考点往往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因此考好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在于吃透大纲。如果我们仔细对照历年大纲的修订说明与当年的考试试题,就会发现大量题目均直接选自修订说明中的内容。这些命题信息均在当年大纲的修订说明中有所暗示和表述,所以考生要善于挖掘和捕捉考试大纲中修订说明里隐含的命题信息。这是因为修订说明实际上是大纲制订的依据,对考试命题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是一项更权威、更精华的官方文件,其中隐含着大量而且重要的命题信息。

  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知识点2007年新增近考试大纲,第37题就出了一道综合性试题;又如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发展与以人为本等知识点是2006年增进考试大纲的,当年就以分析综合题的形式出现在了真题中(第37题)。其他的如2004年的“三农”问题、2003年的分析题“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1999年(理)的论述题“依法治国的必要性”、1999年(文)的两道论述题“全面认识公有制的含义”、“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性巨变”等都属此类。因此,考生在精度、吃透大纲的同时,尤须注意新增考点。这往往是考试命题的重点。这一命题规律已为大多数考生所熟知,这里就不再述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