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7年437分考研经验详解之三:英语篇3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这个阶段感觉进步较大:一方面感觉多年的真题中,单词的重复率较高,因此一回生,二回熟,很多常见的词汇很快就掌握了;另一方面是能够从中体会到一些出题思路,因此对考研试题的套路也逐渐熟悉起来。但值得提醒的是,在做真题过程中(包括其它复习资料也应该也有这种现象),难免会出现成绩起伏的问题,这是由题目的难易程度、是否适合自己的口味、做题时的状态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造成的。遇到这种问题千万不要太在意,好好总结其中的原因,体会出题人的想法。要记住,这种情况并说明自己的水平在起伏,要相信自己每天都在复习,每天都在进步,这是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持之以恒,效果总会体现出来。
很多朋友都建议,真题需要反复做、看。因此我做完后又回过头来看了一遍,重点是理解和体会每个题目的思路,记忆做第一遍时标出来的重点生词、短语和难句。这一遍同样也能感觉到很有收获。因此建议研友们有时间一定要把真题解析多看一二遍。
5.模拟迎考阶段
1)套题模拟。
市面上有很多模拟题,我选择的是朱泰奇的,其它还看过毕金献的。觉得朱老师的模拟题出题思路和真题比较接近,难度和真题相当或稍低。这样做起来能够给自己树立信心。我当时做了5套左右,成绩都在60左右,而后来我的考研分数是64,因此觉得朱老师的题目还是比较能够预测自己成绩的。毕老师的题目我也做过,做了两套发现很难,比较打击人,因此放弃了。
说明一下,为什么朱老师的模拟题稍易于真题,还能预测自己的考研分数呢?我觉得很大一个原因,是考研阅卷比较宽松,给的分数一般都比自己感觉或者预测的高。因此我建议大家做模拟题首选朱老师的,这样不仅可以建立信心、预测分数,同样还有利于自己的进步。试想,如果你做的题目很难,短文中n多生词,很多答案都是猜的,还有多少训练的作用呢?
还有需要强调的是,做模拟题的时段安排应该与考研安排一致,其它科目也应该这样。这形成习惯后,有利于最大限度发挥。做题时应该严格控制时间在3小时以内,作文也一定要写,自己给自己制造一个考场气氛。如果你的速度比较慢,做不完的话,可以通过多次模拟,制订一个最佳的答题顺序。比如我自己,速度非常慢,我就把阅读理解、作文牢牢抓住,然后再做其它的;而完形填空从高中以来就是我的弱项,因此我每次把完形安排在最后,按照我的速度,一半都不用看卷子了,直接在答题卡上蒙就行了(我发现花一二十分钟去做,得的分数与猜的相比,也就是多二三分)。所以,对于速度比较慢的同学,应该在多次练习的基础上制订出自己的战术安排。
2)作文训练。
对作文的训练,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有的同学作文好,拿起笔就能写出来,不管写得好坏,至少能够轻松凑够篇幅。我认为这种同学应该算作文好的,他们需要的训练可以少一些,多记一些好的单词和句式就可以提高很多。反之,半天憋不出一个句子的同学,就一定需要坚持练习。我知道有些朋友坚持一天一篇作文。训练与否,训练的频度多高,对不同的人自然是不同的,但无论如何,应该保证自己能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地憋出满足篇幅要求的文章来,这是基本要求。达到这个要求,可以训练少一些,重点可以放在写出有亮点的词句来;达不到这个要求的,就应该好好训练了,直到达到了才可以松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