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学金抵学费”并未影响考研者的热情

2007年08月27日 来源:海峡都市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观点    考研成本代价不菲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研究生收费基本上不会影响考研人数,但仍会对一些家境不太好的同学产生影响,光是考研期间的费用成本就要细细思量,例如参加辅导班,买各种辅导材料,这已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虽然没有细算过,但到现在为止大概已经花了一千多元了,这还不包括参加辅导班来回的车费。”海燕告诉记者,上一门公共课的辅导班一般要三四百,各种辅导书也很贵,她买到最便宜的一本打过折也要四十多元,“如果再加上下一阶段的英语辅导班,考研冲刺班,再买一些辅导书,这些费用加起来肯定会超过2000元。”但海燕还是觉得很值得,“所以我更要认真一点,努力一点,考好一点。”
    
    对此,厦大会计专业的林同学认为,研究生收费过高可能会导致一些优秀人才外流。许多同学都有体会:考研与考托、考G相比并不会轻松多少,但留学考试申请花费太大,准备时间长,使得多数同学还是选择了考研。一旦研究生收费过高,三年总费用也要在三四万之间,与出国费用已相差无几,这时候选择的天平恐怕就可能倾斜了。
    
    说法    全面收费对优秀者绝非坏事
    
    事实上,去年就有北大等十余所高校试点读研“奖学金抵学费”,有人说,这是高校开始吹响研究生全面收费的“号角”。研究生全面收费后对考生是好还是坏?采访中,有一位大二学生就向记者表示,取消公费名额,他也许会放弃考研。
    
    对此,市办研招科有关人士表示,有人担心,全面收费制度会把一些成绩优异而家境贫寒的学生拒于进一步深造的大门之外。事实上从试点高校的措施可以看出,高校已经出台政策让成绩优异的学生有书读。以厦大此次出台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政策为例,并非就只涉及研究生收费,它涵盖师资等一系列培养方式改革,校方非但无法少掏钱,还要增加投入,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靠高额奖学金来吸引优秀学生报考。对于学生来说,最大的变化是今后上学想少花钱,就要学习成绩优秀;如果成绩好,不但不用交学费,还有生活费可拿。
    
    从另外一个层面看,全面收费后对考生而言绝非坏事。全面收费后,由于个人要承担部分教育成本,他会努力学习以争取拿奖学金和找更好的工作,从而在客观上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按统一标准交费,又通过自己的能力和劳动获得补助,是一种十分公平的竞争环境,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另外,导师能给学生更多补贴,学生也愿意去选报他,这对导师也是一种促进。
    
    小记有话    收费了,别再“一锅烩”
    
    高校扩招,学生多了,老师相对少了,不少高校的研究生只好上大课,于是便出现了百人大课堂式的“一锅烩”。即便是有人想专心听讲,也只能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很难进一步随堂发问、质疑甚至批评,因为没有时间和机会。于是乎,导师握着自己学生的手问:“你是哪个老师带的?”这也不再是个无厘头的笑话。
    
    近年来,伴随着研招规模突飞猛进,公费比例下降、自费名额攀升早已是不争的事实。遗憾的是,高校教学设施匮乏、师资力量薄弱、文凭缩水贬值等,却没有得到很好的遏制。大课堂剥夺了研究生说话的时间和权利,所谓交流、沟通已不能简单用大打折扣来形容,“现在讨论成了奢侈品!”一位心理学研究生如是说。
    
    试问,这种课堂效果不好、和老师交流也不够的研究生教育,能奢望培养出独立、创新、优秀的人才吗?然而,就在这种大背景下,研究生收费被提上议事日程并且全面铺开。令人困惑的是,实现研究生收费制度后,就能真正达到“有利于促进教育质量提高”的目的吗?
    
    收费了,别再把研究生“一锅烩”!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