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大纲深度解析及复习建议3

2007年08月21日 来源:新浪考试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第三处:在第六章第二节“社会发展的动力”中,新增了知识点“交往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分析:(一)交往的含义

  交往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和存在方式,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社会关系的一种中介(互动),是以物质交往为基础的全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

  (二)交往的形式

  交往形式是指交往的内容和交往的方式,物质交往(物质生产中的合作分工)和精神交往(知识、经验、技能、观念)是两种最基本的交往形式。此外,还可以从不同角度、根据不同标准对交往形式进行划分,如根据交往领域的不同,划分出经济交往、政治交往和思想文化交往等。

  (三)交往的意义

  (1)马克思交往概念作为一个描述人的存在方式的整体性哲学范畴,不仅在其唯物史观形成、发展和完善过程中有着基础性的地位,而且对科学地理解人类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人自身的生产和发展以及社会历史演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马克思交往理论是客观观照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民族、群体、阶层行为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之间错综复杂关系,正确把握当代全球化实践的本质、动因和发展趋势,辩证剖析现时代种种交往理论和全球化理论的哲学理念。

  (3)马克思交往理论对于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选择,我国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在所有制形式、分配体制、新的社会组织形式、管理模式以及社会结构等交往形式上出现的新现象,全球化时代人的应然和实然的存在状态有着重要的哲学方法论意义。

  (4)交往推动社会关系的变革和改善。人们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如生产关系、政治关系、思想关系等,都是在相应领域中人们的交往活动中产生的,交往活动是各种社会关系产生、发展、变革、改善的重要动力和源泉。

  (5)交往是科学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任何一个国家的科学文化,无不是依赖继承前人的科学文化遗产而发展起来的,人类正是依赖同代人异地交往和不同代人代际交往才能把科学文化传承下来,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发展。在交往中,每个人都可以利用别人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成果充实自己,使自身得到发展。

  研究生的备考和复习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关键是看考生能否在复习的各个阶段提高自己的复习效率,真正在短时间内抓住考研政治各部分中的重点、难点和常考点,对历年真题的命题方向和规律也有清晰的把握,同时能够很好地利用考研过程中涌现出的各种有效的工具和手段,经由对工具的使用,进而改变自己的复习策略和方案。而在考研政治中,马哲部分无疑是重中之重,考生一定不能轻视。如若把握了考研过程中的每一个必须注意的环节和细节,研究生的生活一定在等待着您用双手去经营。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