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政治大纲新调整考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4

2007年08月21日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第八章新增知识点】

  政治体制,是指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现形式,主要是指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等具体制度。邓小平指出:“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我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是好的,它符合中国的国情,保证了人民以国家和社会主人的身份充分发挥建设国家、管理国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但它还很不完善,党和国家现行的具体领导制度、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还存在一些缺陷。政治体制改革不是要改变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而是要改革尚不完善、还存在缺陷的具体的政治体制。

  为什么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主要原因是:第一,我国政治体制本身还不完善,党和国家现行的具体领导制度、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还存在一些缺陷;第二,政治体制改革是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第三,政治体制改革,也是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和稳定发展的需要;第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最重要的政治保证,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基本经验。我们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发扬人民民主,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我们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绝不能搞西方式的多党轮流执政、两院制、三权鼎立,绝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如果背离了这四项基本原则,在政治体制改革中照抄照搬西方政治体制模式,就会偏离正确的发展方向,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也不可能成功。

  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绝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既要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又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必须坚定地走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发展道路,不能照搬任何国家的做法。

  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既要积极,又要稳妥,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巩固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地位;完善法律制度,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树立社会主义法制权威;完善司法体制机制,坚持公正司法、司法为民,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建设服务型政府,按照转变职能、权责一致、强化服务、改进管理、提高效能的要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机构设置,更加注重履行和强化社会管理和共工服务职能;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举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九章新增知识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凝聚和统一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思想的有力武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的基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