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政治大纲新调整考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3

2007年08月21日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六、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记忆基本概念)

  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判断标准,并对这个标准进行完整准确概括的,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1992年年初,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时,强调指出:“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样,一个完整科学的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被确立下来。这“三个有利于”,最根本的还是生产力标准,因为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关键的基础是发展生产力。因此,可以说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最根本的就是“生产力标准”。这“三个有利于”标准被党的十四大、十五大政治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程》所载入,成为检验全党的各项工作的是非得失的实践标准。

  “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正确认识和全面理解“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对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一,确立“三个有利于”的根本标准,是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一个实践准则和理论准则。社会主义本质既然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就必然是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的重心和根本任务,各方面的工作也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在实践中,衡量或判断我们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首先就应看其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否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三个有利于”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目标和生产目的的问题。邓小平曾反复强调,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共同富裕是我们始终必须坚持的两条基本原则。发展生产,不断提高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是社会主义本质应有之义。至于增强社会主义综合国力,其实就是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伟大强国。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全面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标。

  第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根本标准,同各项工作的具体标准并不矛盾。在社会各个具体领域、各项工作中,都有其自身特殊领域,相应地也有具体规范和具体标准。但是,这些具体标准都必须对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为前提,最终应当而且能够与“三个有利于”的根本标准统一起来。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中国的改革是在开放条件下的改革。改革和开放相结合,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一个鲜明特色,也是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改革是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第八章新增知识点】

  基层民主是我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阶层人士,在城乡基层政权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的民主权利,包括政治民主、经济民主、文化民主、教育民主等内容,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具有全体公民广泛和直接参与的特点。它不仅是一种基层自治和民主管理制度,而且作为国家制度民主的具体化,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加强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同时,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发展基层直接民主,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民主素养,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进一步创造条件。通过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共同管理,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积极化解各种矛盾,是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促进基层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改善、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以高屋建瓴的政治胆略,通过开展批判“两个凡是”、真理标准大讨论等一系列重大政治活动,鼓励和支持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积极吸取人民群众的政治见解。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努力促成全社会形成遵守和维护宪法的社会氛围,进一步扩大和加强了基层民主。

  发展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保证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行使管理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权利,首先必须保证他们在基层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其他社会事务中当家作主的权利。社会主义民主也首先必须通过发展基层民主来实现。其次,基层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具有最广泛的群众性和社会性,发展基层直接民主,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民主素养和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 为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创造条件。扩大基层民主的重点,是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

  在农村,村民委员会的建设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途径和成果,其基本内容就是实行村民自治。即广大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选举村民委员会,依法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己成为在当今中国农村扩大基层民主和提高农村治理水平的一种有效方式。

  在城市,主要实行以城市居民委员会建设为基本内容的社区民主政治建设。城市居民委员会是中国城市居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在城市基层实现直接民主的重要形式。目前,城市社区建设正在由点到面、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推进,以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正在全国展开。

  在企事业单位,主要实行以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这是保证职工对企事业单位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制度。我国宪法、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劳动法、工会法和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等法律法规,均对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作了相应规定:即职工在企事业单位中享有的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主要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来实现。它对于在企事业单位实行民主管理、协调劳动关系、保障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推进企事业单位的改革、发展、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