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解析2008考研政治大纲2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主持人:今年教育部制订的《2008年全国项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考试大纲》日前已出版发行。今年的考研政治理论大纲有哪些新的变化?
王海军:与往年相比,今年的考研政治理论大纲的新变化有:
(1)在内容方面,马哲、政经、毛概、世经的变动不是很多,邓三部分相对较大。在马哲部分,新增了“社会有机体与社会结构”、“交往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两个知识点。在政经方面,新增了“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政府的经济职能”两个知识点,此外在其他地方还有些许改动。在毛概方面,没有新增知识点,个别知识点有改动。变化最大的是邓三部分,新增了六个知识点,改动的知识点达十余处之多。世经新增了一个知识点,并有一处改动。
(2)在题型方面,与2007年一样,主要是选择与分析两大题型。题型与分值为:选择题I(单项选择题)约16%,选择题Ⅱ(不定项选择题)约34%,分析题(含材料型的辨析题)约50%。在选择题Ⅱ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符合题目要求,这是今年在选择题Ⅱ方面的明显变动。
(3)在表述方面, 2008年的政治大纲对考查内容的文字表述做了适当调整,特别是在《毛泽东思想概论》这一部分,新大纲在保持基本内容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规范)了某些内容的表述。
主持人:从考纲知识点的调整和增删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还请王老师对2008年广大考研学子提一些建议。
王海军: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要高度关注新颁布的考研政治大纲。
考试大纲是命题的法规性文件,它既是命题者设计试卷、命制试题的最基本依据,也是考生复习的最权威依据,其地位和作用是任何辅导材料都不能取代的。考试以《考试大纲》为依据,并不仅仅是根据社会热点来命题的。前几年考研政治辅导中存在着过分渲染形势与政策重要性的倾向,即:人们把政治理论课考试看作主要是对形势与政策的考查,于是在教学辅导过程中就会有过分强调猜题和押题的投机行为。一般而言,政治命题中的热点一定要与新大纲中的考点相衔接,这才是命题的重点。那种忽视大纲或脱离大纲的猜题和押题,给考生带来的必定是悲哀。我们认为,考生必须仔细研读考试大纲,把握它的能力要求和主要内容,尤其要关注每年新大纲中的修改和增删内容。从多年的考试情况来看,大纲每年增加或调整的知识点,特别是新增考点与当前热点的交叉点,应该说是新增考点中的重点,这往往成为当年命题的重要备选内容。此外,考生还要注意,大纲中有一些知识点本身可说是理论重点,在历年大纲修订中均予以保留,但迄今没有考查或仅以很少的分值考查过。这样的考点也应引起考生注意。多年未考并不意味着不重要,相反这类考点一旦与一定的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就可能以大题的形式出现。
二, 要吃透搞懂新出版的《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
近年来,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大纲制定和修订的专家,编写并出版了“政治理论参考书”,现更名为《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该书坚持从基本观点、基本理论的角度,对考试大纲的知识内容和基本要求作了深入的阐述和讲解,这本书的权威性是毋须置疑的。因此考生在复习中,一定要透彻理解和熟练把握这本书中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从近年来的政治考试情况来看,命题者十分注重该书每部分基本知识、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的考查。这在2004、2005年“毛概”、“邓三论”这两门课程的试题中体现得最为明显。这种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方式,旨在引导广大考生回归到对各门政治理论课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的学习和掌握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