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一宿舍六朵“金花”全部被保研

2007年07月02日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方法: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她们除了都有坚持学习的好习惯以外,每个人还有自己的学习策略。

  “大姐”郭俊芳大一下学期就进入了学校的培优班。培优班是南京理工大学为优秀学生特别设立相对独立的班级,每年只选取成绩优异的120名左右的学生,按专业大类分班,配备优秀教师任教。

  “在培优班里,什么都要学。比如大学化学,跟自己的专业并不相符,但也是必学课程之一,我只好花更多的时间在学习上。对高强度的学习早已习以为常了,再苦再累已经算不上什么了。大三的时候,别人感觉很忙的时候自己倒没有感觉了。”

  李露曦说自己从来不缺课。记得整个大学期间似乎只“跷”过一次课。还是因为出去活动,周六没赶回来。她说:“我没有跷课的习惯,上课也总是好好听的”。

  仓黎黎的一大特点是笔记做得特别认真。考试前,她的笔记经常被作为范本在同学之间流传。对感兴趣的课程,做作业的速度超级快。杨敏夸她:“仓仓很聪明。有一次做《模电》作业,她第一个就做好了。我们其他人连题目都没有看懂呢!”不过仓黎黎自己总结说,成功只不过是“循规蹈矩”的结果。“我的学习都是按部就班的。”学习是一种习惯和坚持。“总的来说,大学的时间还是相对宽松的,关键是你怎么去利用。”

  朱晨昕告诉记者:“大学对我来说就是一个不断超越的过程。给自己的目标可以高一点,然后从平时的点滴做起,不懈努力,相信自己一定能达到更高的高度”。朱晨昕写的字很漂亮,打印出来像印刷体一样,笔记经常被大家拿去做复印的原本。有些波折的是秦剑。大一上学期她学习只是一个惯性。在取得好成绩以后,大一下学期就放松了,结果导致成绩明显下滑。于是就开始反省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大二开始奋起,并且坚持下来,直到保研名单出来才松了一口气。她是公认的“实验小强人”,动手能力很好,讲问题也非常有条理。舍友评价:“很适合做老师。”在舍友眼里,杨敏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做事情不允许有任何瑕疵。有一次做实验,她第一天做的不是太好,能勉强过关。一般人是不会再做一遍了。但是第二天早上,她是第一个到实验室去的人,把实验重新认认真真地做了一遍。“别人能做好的事情,我也一定能做好。”杨敏如是说。

  拓展:书本之外的学习

  负责这个年级管理的辅导员朱建飞老师说:“这样优秀集体以往也有过。但是相比来说,她们的综合素质比较高。”

  6个女生中,李露曦、郭俊芳是预备党员,其余都是正式党员。她们都当过学生干部。

  李露曦在学生会生活部任职时,先后组织了两届“大学生烹饪大赛”,她把宿舍最会烧菜的郭俊芳拉进去参赛。郭俊芳还以一个红烧栗子鸡得了个奖。生活部特别关注食堂饭菜质量,她和同学组织了一次学校食堂的“大锅菜”评比活动,她们发放问卷给学生,请大家根据色香味卫生与价格等指标,给每个学生食堂的主要菜品进行打分,最后把结果公示出来,几乎成为学生买菜的“指南”了。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