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复习笔记—后期总结性复习 13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中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鉴别诊断
类白血病反应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
明确的原因 | 有原发疾病 | 无 |
临床表现 | 原发病症状明显 | 消瘦、乏力、低热、盗汗、脾明显肿大 |
白细胞数及分类计数 | 中度增高,大多数小于100*10*9/L,以分叶核及杆状细胞为主,原粒细胞少见 | 见各发育阶段粒系细胞与骨髓象相似 |
嗜碱及嗜酸性粒细胞 | 不增多 | 常增多 |
粒细胞中毒性改变 | 常明显 | 不明显 |
红细胞及血小板 | 无明显变化 | 早期病列轻至中度贫血,血小板数可增高,晚期均减少 |
骨髓象 | 一般无明显变化 | 极度增高,粒系细胞常占0。09以上,以晚幼及中幼粒为主,早幼粒+原粒不超过0。10 |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 | 积分显著增高 | 积分显著减低,甚至伪 |
PH染色体 | 无 | 可见于90%以上病列 |
试述引起中性粒细胞增多得原因有哪些?
中性粒细胞增多原因分为生理性增多于病理性增多。
一.生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剧烈活动、饱餐、高温、严寒、)
二.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反应性增多与异常增生性增多。
反应性增多:1。急性感染或炎性
2.广泛得组织损伤或坏死
3.急性溶血
4.急性中毒
5.急性失血
6.恶性肿瘤
7.其他
异常增生性增多:1。粒细胞白血病:急性。慢性
2.骨髓增殖性疾病:真性RBC增多症,原发性PLT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症
什么叫做粒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得原因有哪些?
白细胞减少:白细胞总数降低,低于4*10*9/L,其中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减少。
粒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绝对数值低于1。5*10*9/L。当低于0。5*10*9/L时称粒细胞减少症。
原因:1。感染性疾病:流感,麻疹,病毒性肝炎
2.液系统疾病:再障、粒细胞减少症、骨髓转移癌
3.物理、化学因素:放射性、抗生素、抗肿瘤药、抗甲状腺药
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脾亢、恶性肿瘤
5.其他:SLE,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休克
循环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目占多少?
正常人循环血液当中嗜酸性粒细胞占0。5%~5%,绝对值不超过0。5*10*9/L,常见增多原因:1。变态反应性疾病:哮喘、药敏、荨麻疹、血清病
3.寄生虫病:血吸虫、华支睾吸虫、肺吸虫、丝虫
4.皮肤病:湿疹、剥脱性皮炎、天疱疮
5.血液病:慢粒、淋巴瘤、骨髓瘤
6.某些传染病:猩红热急性期
7.某些恶性肿瘤:
8.其他:风湿病、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过敏性间质性肾炎
9.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过敏性肉芽肿、嗜酸性粒细胞心内膜炎
试述急性白血病得FAB分型?
FAB分型将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淋巴ALL白血病核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急非淋白血病两大类)急淋巴白血病(ALL)可分三个亚型L1,L2,L3。
L1型:以小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L2型:以大细胞为主,细胞大小不均。L3型:以大细胞为主,细胞大小比较一致。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分8个亚型,M。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
M1型:急粒白血病未分化型
M2型:急粒白血病部位分化型
M3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4型: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M5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M6型:急性红白血病
M7型: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试述缺FE型贫血得血象与骨髓象表现?P288
缺铁性贫血:因体内储存铁缺乏而使血红蛋白合成不足所致,其典型得血液学特点是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血象:1。红细胞,血红蛋白均减少,以血红蛋白减少更为明显。
3. 轻度贫血时成熟红细胞的形态无明显异常,中度以上贫血才显示小细胞低色素性特征,红细胞体积减少,淡染,中央苍白区扩大,严重贫血时红细胞中央苍白区明显扩大而呈环状,并可见嗜多色性红细胞及点彩红细胞增多。3。网织红细胞轻度增多或正常。
骨髓象:1。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3.红细胞系统增生活跃,幼红细胞百分率大于3%,使粒细胞比列降低,红系以中幼及晚幼红细胞为主,贫血严重时,中幼红较晚幼细胞更多,3。贫血早期程度较轻时,幼红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中度以上贫血时,幼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合成不足,细胞体积减少,胞质量少,着色偏嗜碱性有时细胞边缘可见胞质不规则突起,核畸形,晚幼红细胞的核固缩呈小而致密的紫黑色的“碳核”成熟红细胞的形态变化同血象。
4.粒细胞系相对减少,但各阶段细胞的比列以及形态大致正常。5。巨核细胞系正常。
溶血型黄疸的血象核骨髓有什么特点?P289
溶血性贫血:由于各种原因使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增加,而骨髓的代偿造血功能不足以补偿其耗损时所引起的一组贫血。
血象:1。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两者呈平行性下降。
1. 红细胞大小不均,易见大红细胞,嗜多色性红细胞及有核红细胞(以晚幼红或中幼红细胞为主)以及可见howell-jolly小体,Cabot环。点彩红细胞等,在不同原因所致的溶血性贫血中,有时出现特殊的异形红细胞增多,如球形细胞,靶形细胞,裂细胞等,对病因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2. 网织红细胞增多,尤其是急性溶血时常明显增多。
3. 急性溶血时,白细胞核血小板计数常增多,中性粒细胞比列增高,并有中性粒细胞核左移现象。
骨髓象:1。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2.红细胞系明显增生,幼红细胞常大于30%,急性溶血时甚至大于50%,使粒细胞比列降低或倒置,各阶段幼红细胞均增多,但以中幼及晚幼红细胞增多为主,核分裂型幼红细胞多见,并可见幼红细胞胞质边缘不规则突起,核畸形,hawell-jolly小体,嗜碱点彩等,成熟红细胞形态也可见到与血象相同的变化。
4. 粒细胞系相对减少,各阶段细胞的比列以及形态大致正常。
5. 巨核细胞系一般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