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清华大学)1997年生物化学试题 2
2007年06月18日
来源:考研加油站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⒏TCA循环本身可产生NADH(H+),FADH2,但不能直接生成高能磷酸化合物。
( )⒐疏水蛋白质的折叠伴随着多肽链的熵增加。
( )⒑DNA碱基序列的快速测定法(加减法)首先是由英国科学家Sanger提出的。
( )⒒Ala,Thr,Gly,Ser,Val五种氨基酸脱氨后的碳骨架都是经Pyruvate→Acetyl-CoA进入三羧酸循环。
( )⒓糖原磷酸化酶b是具有别构效应的酶,AMP是其正效应物。
( )⒔乳糖操纵子学说认为,调节基因表达的阻遏蛋白是无活性的,只有在诱导物乳糖存在下与乳糖结合形成有活性诱导物-阻遏蛋白复合物,这个复合物与操纵子结合,从而启动结构基因的表达。
( )⒕α-D-葡萄糖和β-D-葡萄糖是两个互为对应体的同分异构体。
( )⒖完全放射性标记的DNA,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体系中进行两轮的复制产生的DNA有半数被标记。
( )⒗催化柠檬酸转化为异柠檬酸的顺乌头酸酶能够识别前手性分子柠檬酸中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
( )⒘天门冬氨酸转氨甲酰基酶是一个典型的别构酶,同时又是典型的共价调节酶,它受CTP的强烈抑制,同时又受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共价调节。
( )⒙胶原蛋白的三螺旋结构是一种左手超螺旋结构。其中每一股螺旋又是一种特殊的右手螺旋结构。
( )⒚脲和盐酸胍使蛋白质变性的主要原因是增加非极性侧链在水中的溶解度,因而降低了维持蛋白质三极结构的疏水相互作用
( )⒛镰刀状红细胞血红蛋白的β链N-端第六位氨基酸残基为Glu,它代替了正常细胞中的Val。(以上各题每空一分)
五. 选择性填空(20分)
单选题(每题1分)
( )⒈下列哪种氨基酸溶液不使平面偏振光发生偏转(a)Pro (b)Gly (c)Leu (d)Lys
( )⒉对哺乳动物来说,下列哪种氨基酸是非必须氨基酸(a)Phe (b)Lys (c)Tyr (d)Met
( )⒊作为典型的催化剂酶具有下面哪种能量效应(a)降低反应的自由能 (b)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c)增高产物的能量水平 (d)降低反应物的能量水平
( )⒋对一个服从米氏动力学的酶来说,当底物浓度[S]=Km时,反应的初速度(v)应为(a)1/3vmax (b)2/3vmax (c)1/2vmax (d)1/4vmax
( )⒌下列哪一种酶在酵解和糖异生中都起作用(a)丙酮酸激酶 (b)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c)丙酮酸羧化酶 (d)果糖-1,6-二磷酸酶
( )⒐疏水蛋白质的折叠伴随着多肽链的熵增加。
( )⒑DNA碱基序列的快速测定法(加减法)首先是由英国科学家Sanger提出的。
( )⒒Ala,Thr,Gly,Ser,Val五种氨基酸脱氨后的碳骨架都是经Pyruvate→Acetyl-CoA进入三羧酸循环。
( )⒓糖原磷酸化酶b是具有别构效应的酶,AMP是其正效应物。
( )⒔乳糖操纵子学说认为,调节基因表达的阻遏蛋白是无活性的,只有在诱导物乳糖存在下与乳糖结合形成有活性诱导物-阻遏蛋白复合物,这个复合物与操纵子结合,从而启动结构基因的表达。
( )⒕α-D-葡萄糖和β-D-葡萄糖是两个互为对应体的同分异构体。
( )⒖完全放射性标记的DNA,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体系中进行两轮的复制产生的DNA有半数被标记。
( )⒗催化柠檬酸转化为异柠檬酸的顺乌头酸酶能够识别前手性分子柠檬酸中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
( )⒘天门冬氨酸转氨甲酰基酶是一个典型的别构酶,同时又是典型的共价调节酶,它受CTP的强烈抑制,同时又受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共价调节。
( )⒙胶原蛋白的三螺旋结构是一种左手超螺旋结构。其中每一股螺旋又是一种特殊的右手螺旋结构。
( )⒚脲和盐酸胍使蛋白质变性的主要原因是增加非极性侧链在水中的溶解度,因而降低了维持蛋白质三极结构的疏水相互作用
( )⒛镰刀状红细胞血红蛋白的β链N-端第六位氨基酸残基为Glu,它代替了正常细胞中的Val。(以上各题每空一分)
五. 选择性填空(20分)
单选题(每题1分)
( )⒈下列哪种氨基酸溶液不使平面偏振光发生偏转(a)Pro (b)Gly (c)Leu (d)Lys
( )⒉对哺乳动物来说,下列哪种氨基酸是非必须氨基酸(a)Phe (b)Lys (c)Tyr (d)Met
( )⒊作为典型的催化剂酶具有下面哪种能量效应(a)降低反应的自由能 (b)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c)增高产物的能量水平 (d)降低反应物的能量水平
( )⒋对一个服从米氏动力学的酶来说,当底物浓度[S]=Km时,反应的初速度(v)应为(a)1/3vmax (b)2/3vmax (c)1/2vmax (d)1/4vmax
( )⒌下列哪一种酶在酵解和糖异生中都起作用(a)丙酮酸激酶 (b)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c)丙酮酸羧化酶 (d)果糖-1,6-二磷酸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