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西医综合病理学重点串讲及复习纲要 5
2007年06月15日
来源:医学考研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八)呼吸系统疾病
1. 慢支最主要的病原菌是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呼吸道反复感染是导致慢支发展和加重的主要因素,吸烟、过敏、长期工业接触和大气污染、机体抵抗力下降都是导致慢支发生的重要因素。基本病理变化:①粘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②杯状细胞增生,可发生鳞状上皮化生 。③粘液腺肥大,增生,分泌亢进,④管壁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⑤管壁平滑肌断裂,萎缩,⑥软骨可发生变性,萎缩,钙化或骨化。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粘液腺的增生、肥大和 杯状细胞增生。临床病理联系:支气管粘膜的炎症和分泌物增多,而出现咳嗽,咳痰症状,痰呈白色粘液泡沫状。支气管痉挛和狭窄可引起喘息。病情进展可引起肺气肿。
2. 肺气肿是呼吸细支气管以远的末梢肺组织因残气量增多而呈持久性扩张,并伴有肺泡间隔破坏,以致肺组织弹性减弱,容积增大的一种病理状态。发病机理是慢性支气管炎导致肺通气功能障碍,末梢肺组织内蚕气量增多,致肺泡增大,破裂互相融合;另一个与肺气肿相关的病因是弹性蛋白酶增多和活性增高,而 α1抗胰蛋白酶的失活,使肺组织的弹性蛋白、胶原和蛋白多糖降解,肺胞壁结构破坏。肺气肿分为肺泡性肺气肿和间质性肺气肿。临床上表现为桶状胸、肋间隙增宽、肺叩诊过清音,呼吸音减弱,心音遥远,X线可见肺部透明度增加。
3. 肺心病可由支气管和肺部疾病、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肺血管病变引起。病理改变主要为肺血管病变造成肺动脉高压,心脏病变主要是继发于肺动脉高压的右心室肥厚、扩大。临床主要表现为右心衰竭、体循环淤血。
4. 各种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的发病机制、基本病理变化、并发症。
5. 支扩是指肺内支气管管腔持久性扩张伴管壁纤维性增厚的一种慢性化脓性疾病。其发病基础是管壁平滑肌弹性纤维和软骨炎症而遭破坏和纤维化。多继发于慢支、麻疹、百日咳后的支气管肺炎、肺结核以及支气管异物吸入、肿瘤等。肉眼观支气管病变可局限于一侧肺叶或肺段,下叶多于上叶,下叶背段更常见,受累支气管呈圆柱状或囊状扩张,肺呈蜂窝状,管腔内常含有黏液样脓样或黄绿色脓性渗出物,周围肺组织常发生不同程度的肺萎陷、纤维化或肺气肿;镜下支气管壁呈慢性炎症改变并有结构破坏。临床上咳大量脓痰。
6. 肺硅沉着症因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引起的一种职业病。基本病理改变是硅结节形成和弥漫性肺纤维化。分为三期,主要并发症有肺结核、肺感染、肺心病、肺气肿和自发性气胸。
7. 肺癌的危险因素有吸烟、大气与空气污染、职业因素等。多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少数起源于支气管的腺体上皮或肺泡上皮细胞,包括鳞癌、腺癌、小细胞癌、大细胞癌等组织类型。分为中央型、周围型、弥漫型三种肉眼类型。可直接蔓延、淋巴道转移、血行转移。早期发病隐匿,常有干咳、痰中带血、气急、胸痛、咯血等表现。Horner综合征、副肿瘤综合征的概念。
8.鼻咽癌:最常见于鼻咽顶部,其次是外侧壁和咽隐窝,肉眼观以结节性多见。组织类型以磷状细胞癌多见。扩散途径:直接蔓延、淋巴道转移、血流转移,治疗以化疗为主。
(九)消化系统疾病
1. 慢性胃炎有浅表性、萎缩性、肥厚性、疣状等四类,掌握各自的病理特点。
2. 溃疡病: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毫发部位,肉眼和镜下病理改变有哪些,结局和合并症主要有愈合、出血、穿孔、幽门梗阻、恶变。目前认为其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长期服用非固醇类抗炎药物、遗传和种族因素都是致病因素。 发生部位:胃溃疡多位于胃小弯近幽门部和胃窦部,胃底部及大弯侧少见。十二指肠溃疡发生部位在十二指肠起始部(球部)。溃疡特点:胃溃疡直径多在2.5厘米以内,一般为一个圆形或椭圆性,溃疡边缘整齐,状如刀切,底部平坦。溃疡可穿越粘膜下层,肌层甚至浆膜层,底部由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取得。
3. 细菌感染和阑尾腔阻塞是阑尾炎发病的主要因素。包括单纯性阑尾炎、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急性坏疽性阑尾炎,经过外科治疗预后良好,少数出现穿孔、阑尾周围脓肿、囊肿等并发症或转为慢性阑尾炎。
1. 慢支最主要的病原菌是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呼吸道反复感染是导致慢支发展和加重的主要因素,吸烟、过敏、长期工业接触和大气污染、机体抵抗力下降都是导致慢支发生的重要因素。基本病理变化:①粘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②杯状细胞增生,可发生鳞状上皮化生 。③粘液腺肥大,增生,分泌亢进,④管壁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⑤管壁平滑肌断裂,萎缩,⑥软骨可发生变性,萎缩,钙化或骨化。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粘液腺的增生、肥大和 杯状细胞增生。临床病理联系:支气管粘膜的炎症和分泌物增多,而出现咳嗽,咳痰症状,痰呈白色粘液泡沫状。支气管痉挛和狭窄可引起喘息。病情进展可引起肺气肿。
2. 肺气肿是呼吸细支气管以远的末梢肺组织因残气量增多而呈持久性扩张,并伴有肺泡间隔破坏,以致肺组织弹性减弱,容积增大的一种病理状态。发病机理是慢性支气管炎导致肺通气功能障碍,末梢肺组织内蚕气量增多,致肺泡增大,破裂互相融合;另一个与肺气肿相关的病因是弹性蛋白酶增多和活性增高,而 α1抗胰蛋白酶的失活,使肺组织的弹性蛋白、胶原和蛋白多糖降解,肺胞壁结构破坏。肺气肿分为肺泡性肺气肿和间质性肺气肿。临床上表现为桶状胸、肋间隙增宽、肺叩诊过清音,呼吸音减弱,心音遥远,X线可见肺部透明度增加。
3. 肺心病可由支气管和肺部疾病、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肺血管病变引起。病理改变主要为肺血管病变造成肺动脉高压,心脏病变主要是继发于肺动脉高压的右心室肥厚、扩大。临床主要表现为右心衰竭、体循环淤血。
4. 各种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的发病机制、基本病理变化、并发症。
5. 支扩是指肺内支气管管腔持久性扩张伴管壁纤维性增厚的一种慢性化脓性疾病。其发病基础是管壁平滑肌弹性纤维和软骨炎症而遭破坏和纤维化。多继发于慢支、麻疹、百日咳后的支气管肺炎、肺结核以及支气管异物吸入、肿瘤等。肉眼观支气管病变可局限于一侧肺叶或肺段,下叶多于上叶,下叶背段更常见,受累支气管呈圆柱状或囊状扩张,肺呈蜂窝状,管腔内常含有黏液样脓样或黄绿色脓性渗出物,周围肺组织常发生不同程度的肺萎陷、纤维化或肺气肿;镜下支气管壁呈慢性炎症改变并有结构破坏。临床上咳大量脓痰。
6. 肺硅沉着症因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引起的一种职业病。基本病理改变是硅结节形成和弥漫性肺纤维化。分为三期,主要并发症有肺结核、肺感染、肺心病、肺气肿和自发性气胸。
7. 肺癌的危险因素有吸烟、大气与空气污染、职业因素等。多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少数起源于支气管的腺体上皮或肺泡上皮细胞,包括鳞癌、腺癌、小细胞癌、大细胞癌等组织类型。分为中央型、周围型、弥漫型三种肉眼类型。可直接蔓延、淋巴道转移、血行转移。早期发病隐匿,常有干咳、痰中带血、气急、胸痛、咯血等表现。Horner综合征、副肿瘤综合征的概念。
8.鼻咽癌:最常见于鼻咽顶部,其次是外侧壁和咽隐窝,肉眼观以结节性多见。组织类型以磷状细胞癌多见。扩散途径:直接蔓延、淋巴道转移、血流转移,治疗以化疗为主。
(九)消化系统疾病
1. 慢性胃炎有浅表性、萎缩性、肥厚性、疣状等四类,掌握各自的病理特点。
2. 溃疡病: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毫发部位,肉眼和镜下病理改变有哪些,结局和合并症主要有愈合、出血、穿孔、幽门梗阻、恶变。目前认为其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长期服用非固醇类抗炎药物、遗传和种族因素都是致病因素。 发生部位:胃溃疡多位于胃小弯近幽门部和胃窦部,胃底部及大弯侧少见。十二指肠溃疡发生部位在十二指肠起始部(球部)。溃疡特点:胃溃疡直径多在2.5厘米以内,一般为一个圆形或椭圆性,溃疡边缘整齐,状如刀切,底部平坦。溃疡可穿越粘膜下层,肌层甚至浆膜层,底部由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取得。
3. 细菌感染和阑尾腔阻塞是阑尾炎发病的主要因素。包括单纯性阑尾炎、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急性坏疽性阑尾炎,经过外科治疗预后良好,少数出现穿孔、阑尾周围脓肿、囊肿等并发症或转为慢性阑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