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第四篇 邓论与"三个代表" 一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第四部分 邓论与“三个代表”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正确分析我国国情得出的科学论断。这一论断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我们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而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正处于并长期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第一层含义指明现阶段社会的性质,第二层含义指明现阶段社会的发展程度。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必须反对两种错误的倾向:一是不承认中国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革命发展问题上机械论,是右倾错误的重要认识根源;二是认为不经过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就可以达到社会主义的发达阶段,这是革命发展问题上的空想论,是“左”倾错误的重要认识根源。
(二)深化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改革要取得成功,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要坚持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紧密结合起来。要注重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人民群众是改革的主体,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基点和决策的依据。要注重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既包括经济基础又包括上层建筑,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体制,既包括体制层面又包括思想观念层面,需要有一系列相应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顺利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经验。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只有深化改革,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上层建筑进一步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使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进一步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保障,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才能更好地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