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第四篇 邓论与"三个代表" 五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第四部分 邓论与"三个代表"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十五)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经济,需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又是德治经济。市场经济的运行要有法律来保障,同时,市场经济又是信用经济,诚实信用是市场经济道德标准。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诚实信用已成为一切市场经济主体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要求市场主体符合诚实的道德标准。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诚实信用已成为一切市场主体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要求市场主体符合诚实的道德标准,在不损害其他竞争者,不损害社会公益和市场道德秩序的前提下,去追求自己的利益。所以,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必然要求。
第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需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社会主义民主是依法治国的坚实基础,依法治国又是民主的根本保障。而依法治国又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没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气氛和道德舆论,就没有团结一致的纪律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的自觉行动,就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也就建设部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搞好社会道德建设,为坚持依法治国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这是以德治国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三,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把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以德治国方略的具体表现,只有牢固树立以德治国的指导思想,才会对精神文明建设常抓不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法制保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项工作已纳入法制轨道。所以,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然要求。
提出以德治国的思想,决不意味着用以德治国取代依法治国,更不是意味着回到传统的德治模式中去,而是要更好地把德治与法治结合起来,一起发挥功能,治理好国家。德治不应仅仅理解为是法之的补充。德治作为一种治国方略,道德体系作为一个社会的价值取向的表达,它规定着社会目标,为这一社会目标的实现发挥着一种独特的力量。在更为根本的意义上,德治是一个国家治理过程中的系统工程,无论是在法治领域,还是政治、经济等社会领域,都发挥着无法取代的作用。我们应当在大力加强法制建设的同时,也大力加强道德建设,建立起法治和德治共同发挥调控作用的社会治理模式。
(十六)社会主义荣辱观
胡锦涛同志3月4日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八荣八耻”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容,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鲜明表达,为公民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杆。
胡锦涛指出要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
“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涵: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们党从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高度,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为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紧密相连、有机统一,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对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重要指导方针。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把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把思想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有机地统一起来,为各民族、各阶层和不同利益群体的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做出道德选择,提供了基本规范。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人心是关键,联系实际是途径,弘扬正气是落脚点。要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要以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主题,以促进社会风气不断改善为目标,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
(十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
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的内容。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它决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
必须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主要包括理想建设、道德建设和纪律建设三个方面。其中,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等建设。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在社会主义价值观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它包含两个层次,第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共产党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和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第二是为人民服务推广到全体公民中去,使之成为我们社会的时代精神。
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建设的根本,就是要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2.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教育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发展的方针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