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考研就像蚂蚁啃骨头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朋友评价27岁的何兆展——“老何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从中师毕业,工作,自考,到成为北京师范大学的硕士生,老何的考研路比一般人都要艰辛。谈起这个,他说:“考研有点难,就像一块骨头;考研很有味,就像一块骨头。我就是啃骨头的蚂蚁,需要决心和毅力。”
“因为没有路,所以我选择飞翔”,老何的开场白很富有诗意。1997年毕业于日照师范学校的他,被分配到离村子40里远的小学去教书。2003年,老何开始了复习考研历程,2005年一举成功。
老何没有上过辅导班,在之前他对考研也没有什么研究,甚至在开始只是从朋友那里听到这个说法。但是在慢慢的摸索中,对于考研,老何有自己的一套“战术”。
“计划是很重要的,我们不能打无准备之仗。”老何一副战略家的模样。首先,要从复习之日起,制订一个大计划,下边再细细划分,不过计划不能太死板,要随时根据自己的进度来调整。“我们的水平都是在不断提高的,但是都会和预期的有些差别,做适当的调整是非常必要的。当然,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懒惰或者其他原因而无故调整计划”。
与一般的考生相比,在职考生面临更多压力。忐忑不安、患得患失和前途未卜的心态都会出现。“我觉得忐忑不安的心态偶尔有一下是有帮助的,可以给你压力,提醒你有不足,还需要努力”。老何深有感触。但是这不能始终伴随着你,这样也会分散精力,影响复习的效果。正确的疏导才能做到有张有弛,劳逸结合。做运动、听音乐,都是不错的方法。
“我从2004年2月至2005年6月坚持在论坛上写考研日记,有大家的鼓励,就不会是孤军奋战了。”很多时候,在考研的关键阶段,考生缺的不是考试资料,而是考研的激情和毅力,考研同盟军的互相鼓励,将是心底最甘甜的雨露。考研中,老何和其他两名网友组成考研“三剑客”,白天起床打开网络,上论坛报到,深夜了,准备睡觉,来到论坛,留下几个字,告个别。他们仨最终分别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白日梦”也是老何重点推荐的“招数”。构想一下自己在新学校新环境的生活,回忆自己没有实现的那些愿望,这些都是一种心理暗示,也是一种刺激。尤其是当目前的处境和打算实现的目标相差比较远时,做一做白日梦将是鼓舞信心的很好选择,“我就是靠梦来飞翔”。他说。在考研过程中,始终陪伴老何的还有一种电脑游戏——红色警戒。心情不好时,他就在网上用自己的高级别装备去对抗低级别的装备,这样可以彻底发泄。
对于中师生和在职人员来说,由于原有基础的限制,以及工作的牵绊,英语是最难跨过的门槛。“我的英语是从初中第三册开始复习的。”老何笑着说。讲起英语,老何就有说不完的话。他认为,英语最基础的仍然是单词,一定的词汇量是能够更好地复习的基础,而联想词根词缀的方法来记忆单词非常有效。去年回家,在整理东西时,老何发现,当时这方面笔记,堆起来就不低于半米。“只有把词汇补上去,加上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这才会和大多数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他还建议注重真题的阅读和理解。“我当时复习了7遍真题。反复地做,反复理解”。在这个过程中,不要太在意平时的成绩,但也不能太不在意做题的态度。在做了很多题目有些沾沾自喜的时候,做完真题,自己才发现还有很大差距,“心里真的很难过”。痛定思痛之后,他通过网络,找了很多别人留下的方法,关于怎样解答真题,看了整整一个晚上。“以后的日子关键是怎样用心去落实,一定要结合本人的实际从中选择合适自己的方法”。老何这样强调。
英语很重要,政治和专业课也不能丢。老何认为,在踏实学习的同时,及时准确地获得相关信息是最重要的。对于专业课,他建议多去翻看报考院校的专业书籍,弄清专业的研究方向和导师的主攻内容等等。这些都是一些很有效的信心。“我们要在公平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去获取更多的信息,网络是很好的获得信息的途径。”他尤其感谢这一途径,老何的信息99%来自于网上资源。
踏入百年高校大门的老何,更添了一份阳光和活力。他的学术研究潜能也得到了充分挖掘。
“思路比较活,视野比较广。当时觉得这个男生有出息,果然没错。”导师的评价让老何更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