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第三轮政治经济学复习指导

2006年09月28日 来源:考研教育网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政治考试的根本特点是要求考生能够应用基本观点、基本原理来分析考题。因此,在漫长的复习阶段中,必须从两个紧密关联的步骤上下功夫:首先是牢牢把握、吃透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其次是应用基本原理灵活思考,将其运用到对现实的分析之中。政治经济学在首轮复习中也同样应将“基本概念”置于复习的核心地位。这是复习的一个指导思想。

  政治经济学在整个政治理论试题中分值比重较低,因此历年来在这一部分出论述题和材料题的频率较低,而多见于多项选择题和辨析题,而这两种题型都分外强调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透彻掌握。以近年来的辨析题为例,考查的全部都是基本概念。

  在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是对单个基本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这里一定要非常强调“理解”两个字。“理解”的意思是,不仅要将基本概念的定义搞清楚,还必须弄清概念中的要害之处,以及这些要害与整个概念的内在逻辑关系。为了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可以有意识地“反过来想”,即如果不能满足这些要害条件,概念还能成立吗?事实上在对基本概念的考查中,“反过来考”的情况非常多见。同时,由于政治经济学现实性相对较强,可以在复习中结合实际进行对概念外延和内涵的准确把握。例如关于商品的定义:“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这个基本概念的要害在两点,一是“劳动产品”(这是它的基本性质,反过来说就是未经人类劳动的产品不属于商品),二是“用来交换”(这是它的生产目的,反过来说就是自用的产品不属于商品)。如果理解了这两个要点,就可以很轻松地判断“阳光”(未经人类劳动)、“农民自产的口粮”(用于自我消费)到底是不是商品。如果能举出现实的例子作为对概念的解释,理解和掌握自不待言。

  其次是对同一章节内相关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把握。

  政治经济学往往从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引申出多个概念,共同构成一个概念体系,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就成为考查的重点。从上面所列历年辨析题可以看出,此类考题出现最为频繁。例如在“地租”概念体系中,就包括“绝对地租”、“级差地租”、“垄断地租”、“建筑地段地租、矿山地租”这些基本概念。在平常的复习中,要特别注重对这些“概念群”的总结和辨析。

  第三,要注意不同章节中相关基本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政治经济学共有八章内容,重点是第二至第五章,而这四章的有关概念和原理的内在逻辑极其严密。它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从剩余价值的生产到剩余价值的实现和分割,从单个资本分析到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分析,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因此政治经济学中的难题一般就出在跨章节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联系和比较上。例如: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演化形式(从围绕价值波动到围绕生产价格波动);简单商品经济的生产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联系与区别;马克思关于资本的两种划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的联系与区别;职能资本与非职能资本的划分及其两者在收益上的差别;资本有机构成和地租理论的联系(农业部门资本有机构成低带来的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等,都是需要认真把握和深入理解的。一个对应原则是应该站在整个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高度,把握这些概念内在的联系和区别。

  如何准确理解和掌握政治经济学中这些抽象的“基本概念”?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建议广大考生从3个层面来准备。

  第一层面,单个的“基本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有些考生复习政治经济学的策略是“重记忆,轻理解”,这是极其错误的。正确复习方法是“重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第二层面,同一章节内相关基本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这些是考研试题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部分。这里仅以“地租、绝对地租、级差地租、垄断地租、建筑地段地租、矿山地租”为例。

  广大考生除了把握这些概念的准确定义外,还应把握以下三点:

  首先,按照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任何地租都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我国现阶段对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租实行收费制度,正是地租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其次,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和垄断地租都是从理论上概括的资本主义地租的形式,其中前两种是资本主义地租的基本形式。至于矿山地租、建筑地段地租,则是相对于农业地租而言的,都属于现实经济生活中具体的地租。应当明确,在任何一种具体的地租中(农业地租、矿山地租和建筑地段地租)都必然包含绝对地租;若租种的是优等地或地理位置较好的土地,除须交纳绝对地租外,还要交纳级差地租;若租种的是带垄断性质的稀缺的特优地,除交纳前两种地租外,还要交纳垄断地租。

  最后,要注意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各自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不同的;资本主义地租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来源于剩余价值,但其实质都是超额利润,即剩余价值中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部分才是地租。

  第三层面,不同章节中相关基本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例如:简单商品经济的生产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联系与区别;马克思关于资本的两种划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的联系与区别;职能资本与非职能资本的划分及其两者在收益上的差别;资本有机构成的差别对各部门、同一部门内各企业利润率水平的不同影响等等,都是需要认真把握和深入理解的。

  我们在进行复习时则应该注意:

  (1)在普遍联系中把握本学科的内容结构体系,把教学辅导书作为学习的工具。

  “政经”是一门具有严密逻辑结构和科学体系的经济学科,由于其自身理论性比较强,抽象性概念比较多,一开始可能比较难以理解。因此需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方法,去理解本学科中大量的概念和范畴。

  更为重要的是,本学科中大量概念的出现有着先后及内在的逻辑联系,对其理解应遵循先后顺序,在普遍联系中把握本学科的内容结构体系。对一些跨学科跨章节比较重要的知识点,要前后相互对照着复习。

  例如,在复习第二章商品经济、价值规律时可以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关内容一起思考。在复习资本循环和周转、社会资本再生产、股份公司、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干预和调节的内容和形式等一些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化大生产规律和经济运行方式、企业组织形式的原理时,可结合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等知识点来加以复习,这样可以提高理解深度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内容分析如下: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有关适合市场经济的一般性原理要特别引起重视,如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等。因为无论对资本主义经济,还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说,市场是配置社会资源的基本方式,而在其中起重要作用的都是价值规律这个共同的东西。资本的循环和周转不但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资金的循环和周转能否顺利进行,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方面和微观方面的顺利进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中关于社会再生产的类型、条件的原理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再生产有着理论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注意概念、观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门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抽象性的概念比较多,且许多概念之间存在极强的相关性。从近几年的试卷可以看出,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容易混淆的考点可以变化不同的角度反复考查。

  另外,本学科还有许多有着紧密联系的概念和观点。考生一定要根据教材仔细地理解,对有这种关系的概念和观点,很容易出选择题和辨析题。如:商品的二因素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劳动力、劳动和资本主义工资的关系等。在复习中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只是第一步,还应该掌握它们之间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关系,做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学习好政治经济学课程,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参加辅导活动,如听辅导课或阅读辅导材料。当然,参加辅导活动应以教材为基础,决不能以参加辅导活动代替个人自学和阅读教材。

  (2)要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弄懂重点问题。研读材料的方法是由“粗读”到“精读”,在“粗读”的基础上“精读”。

  “粗读”就是浏览全书的框架体系和章节结构:“精读”则是认真地学习每一章的具体内容,掌握每一个知识点。“粗读”和“精读”的结合,就是对全书体系的把握,对章节结构的把握,以及对每一章具体内容的把握。

  在由“粗读”到“精读”的过程中,考生会遇到如何正确处理好系统学习与重点掌握的问题。政治经济学这门学科如同其他学科一样,有其重点问题。所谓重点是指在政治经济学整个理论体系中最基本的关键性原理,它们是理解其他问题的枢纽。复习必须有重点,即对整个学科的重点理论,要重点学习和掌握。比如资本主义部分中,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是重点理论,学好这部分理论,对其他理论的学习和理解有直接的帮助。此外,对学习中的难点和疑点,要尽量弄清楚,一方面可以在联系性思考中,对难点、疑点逐渐解难释疑;另一方面可通过助学、辅导来解决自己搞不懂的问题。

  但是,进行复习,决不能只是单纯地抓重点,而应首先抓好系统全面的学习。这是因为:第一,政治经济学本身是一门理论性和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具有严密的科学体系,有关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及其相互间的联系,只有通过系统学习才能理解和掌握。第二,硕士生入学考试题型多样,几乎覆盖教材的各个章节,并非只考重点问题,非重点问题也要考,所以必须以全面系统学习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深入领会重点问题和重点章节。如果单纯孤立地抓重点,或是在临考之前短时间内突击学习,做不到系统自学和全面理解,必然不能取得好的效果。